电话:
邮箱:
QQ:http://www.dafo666.vip
认知不够,则有牢笼之困。认知水平,才是一个人看待世界的底层逻辑。英国作家艾特温·阿博特的科幻小说《平面国》描绘了一个只有两维的世界,平面国。这里的一切都是平面的,连人也是如此。书中提到平面国的人无法理解一维国和三维国的存在,甚至零维国的人认为他就是整个世界。这样的认知差异让人难以相融。我们常常是井蛙,无法想象大海的波浪,或是夏蝉永远理解不了冰花。一个人的认知,就是他内心的牢笼。
眼界不远,则有往事之忧。当一个人的眼界局限时,他只会看到眼前的得失。把目光放长远,才能避免因错过而产生的烦恼。著名小提琴家帕尔曼在一次音乐会上,突然琴弦断裂,瞬间让所有人屏住了呼吸。然而,帕尔曼却微笑着重新开始演奏,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。这样的心理素质让人们很快忘却了断弦的尴尬。心理学中的“衍射效应”表明,一件事的后续影响,往往取决于人们看待它的心态。若总盯着错误不放,反而会影响判断,甚至引发更多麻烦。放眼未来,才能收获更美好的风景。
智慧不够,则有情绪之乱。局中人常常难以自拔,旁观者却能一清二楚。苏轼一生多舛,但他却将人生过得如诗般美好。他在《题西林壁》中写道: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当我们遇到困境时,不妨跳出局外,拉长时间和空间的维度,重新审视自己的遭遇。这时,所有的得失都显得微不足道。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,认为即使再大的不公,放眼天地宇宙也可忽略不计。学会做自己的旁观者,便能保持清醒,明白情绪是智慧的敌人,智慧则是情绪的克星。
修行不够,则有人际之患。生活中,有些人看谁都不顺眼,结果不仅让他人不快,自己也难以舒心。这实际上反映了个人的修行不够。内心通透的人,自然能包容他人。以己度人,是最狭隘的处事之道。我们不应用既定的认知去限制他人,也不应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。学会包容世间万物的不同,理解他人的各异,是一种修行。眼光长远,心中自宽广,看到的风景自然多,对待万事万物的心境也会更加平和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